勞退新制與勞保老年給付比較:請領對象、金額、制度差異懶人包

勞退新制與勞保老年給付比較:請領對象、金額、制度差異懶人包

加LINE諮詢

面對人口老化與退休準備日益受重視的趨勢,勞工退休金新制已成為現代上班族不可或缺的退休財務保障。這項制度不僅強調個人專戶的累積機制,更確保勞工在年滿退休年齡後,能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以維持基本生活水準。

當我們談論退休規劃時,「勞工退休金」是一個經常被提及,但又容易混淆的名詞。許多民眾會誤以為「退休金」就是「勞保退休給付」,甚至以為兩者是一樣的制度。事實上,「勞工退休金」與「勞保老年給付」是台灣退休保障體系中兩個獨立、互補但本質不同的制度,彼此的運作邏輯、資金來源與領取條件也大相逕庭。

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勞工退休金新制」的制度架構,包括:如何提撥、專戶累積機制、退休時的領取方式、與其他退休制度的關係與差異等實用內容。無論您是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或是準備邁入退休階段的資深勞工,都能從本文中獲得清晰且具行動力的退休金知識。

一、勞工退休金的重要性與制度演變

1、什麼是勞退舊制

在 2005 年《勞工退休金條例》正式上路前,台灣採行的是舊制退休金制度,也就是由雇主根據《勞基法》第55條規定,按年資與薪資計算退休金,並在勞工離職或退休時一次性給付。此制度自1984年《勞基法》上路後即開始實施,由雇主負擔退休金,並於勞工退休、資遣或離職符合條件時一次給付。

2、舊制計算方式:與年資與薪資息息相關

根據舊制規定,退休金的給付標準為:

  • 每滿一年工作年資,給付 兩個月平均工資
  • 超過15年者,第16年起每年加給 一個月平均工資,最多不超過 45個月

舉例來說,勞工任職滿25年,其舊制退休金最多可達45個月平均工資。

3、舊制的三大問題:中小企業體系下的高風險制度

雖然舊制強調「年資保障」,但實際運作中卻存在以下幾個嚴重問題,尤其在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更顯得制度風險高、保障薄弱:

  • 年資中斷風險高:勞工若中途轉職到其它行業或未達標準,即無法延續年資,退休金累積權益也將歸零。
  • 雇主未必提列退休準備金:舊制僅要求設置退休準備金專戶,但缺乏強制提撥與第三方監管,許多企業未依規定提列,導致實際支付能力不足。
  • 中小企業倒閉風險,退休金領不到:台灣超過98%為中小企業,營運壽命普遍短。若公司在勞工尚未達法定退休條件前倒閉或歇業,即使年資已累積多年,最終也可能「一毛退休金都領不到」。這種「企業倒了、退休金也沒了」的情況,對勞工退休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4、從舊制走向新制:2005年制度改革的轉捩點

為了解決這些結構性缺陷,政府於 2005 年推動勞工退休金新制,改以「個人專戶制」取代傳統的雇主給付制,制度轉型以「提撥制」、「確定提撥、收益共享」為核心。新制的核心理念在於「個人專戶」與「可攜式年資」,確保勞工的退休金隨工作年資累積,並在轉職時不會因雇主更換而中斷。這與舊制由雇主全權管理退休準備金、風險集中於企業財務狀況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二、什麼是勞工退休金新制

勞工退休金新制,全名為《勞工退休金條例》,自 2005年7月1日 起實施,是台灣專為受雇勞工設計的確定提撥制退休保障制度。此制度的核心精神在於保障勞工退休後的經濟安全,並強化退休金的可攜性、透明度與資金安全,避免勞工因年資中斷或企業倒閉而失去應有退休金權益。

在新制架構下,雇主每月需按員工月薪 提撥不低於6% 的退休金,存入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由「勞工保險局」代為管理與投資運用。該專戶屬於個人專屬,終身保留、不得挪用,即使勞工轉職、更換公司,帳戶資金也會隨之累積,形成穩定且具有保障的退休資產。

勞退新制五大特色:

1、個人專戶制度,資金專屬勞工本人

每位適用勞工皆擁有專屬帳戶,雇主每月提撥退休金進入帳戶,屬於勞工個人財產,退休時可依據帳戶累積金額領取。

2、確定提撥、收益保證

專戶資金由勞動基金運用局投資管理,即使市場表現不佳,政府並保證帳戶最低收益率不低於二年期定存利率,確保勞工不會因投資虧損而影響退休金。

3、彈性領取方式:一次領或月領,可延後請領、繼續累積收益

當勞工年滿60歲,無論是否仍在工作,即可選擇一次領取帳戶累積金額,或改採「月領」形式,規劃穩定退休現金流。不過,制度並未強制要求 60 歲當下就必須領取,若您當時尚無資金需求,或希望讓帳戶繼續累積收益,也可以自行選擇延後請領時間

4、制度簡單、查詢便利

勞工可透過勞保局網站、自然人憑證或臨櫃查詢帳戶明細、收益與累積金額,隨時掌握退休準備進度。

5、不會有破產風險,退休金安全有保障

勞退新制採個人帳戶制,提撥金額與投資收益皆歸勞工所有,不屬於政府財政負擔,因此不會面臨勞保破產風險。即使市場波動,政府仍保障最低收益,讓退休金安全穩健成長。

勞退新制特色
勞退新制特色

三、勞工退休金新制的運作方式

勞工退休金新制的設計重點,在於建立一套個人專戶制、確定提撥、政府代管、可攜式帳戶的現代化退休金制度。

1、提撥方式與資金來源

新制的資金由雇主與勞工共同承擔,提撥金額直接存入勞工的個人專戶:

  • 雇主提撥: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六條規定,雇主每月需為適用新制的勞工提撥不低於月薪6%的退休金,直接匯入由勞保局設立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 勞工自願提撥:勞工可選擇是否提撥,最高為薪資的6%,且自願提撥部分可享所得稅扣除優惠,達到節稅的效果。

2、帳戶管理:由政府代操,收益有保障

提撥至勞退專戶的資金,由勞保局統一管理與運用投資,並公布每年收益率。政府承諾保證最低收益率不低於二年期定存利率,若實際投資報酬高於保證收益,則按實際收益入帳。

  • 收益按專戶本金比例分配,專戶金額越高,分紅越多。
  • 若基金虧損,勞工仍享有最低收益保證(以2年期定存利率為基準,例如2024年約1.375%)。
  • 分紅直接存入專戶,無需勞工申請。

3、退休金累積多少?2025試算範例解析

📌 勞退金累積金額怎麼算?

勞工退休金新制的累積金額= 雇主提撥金額(每月薪資 × 6%)+ 自願提繳(如有)+ 投資收益

這筆金額會隨著工作年資拉長而累積,且收益每年公告,由勞動基金運用局統一管理、分配入帳。

2025退休金試算範例(無自願提繳情況)

假設小張月薪為 40,000 元,每月雇主依法提撥 6% 勞退金:

  • 每月提撥金額:40,000 × 6% = 2,400 元
  • 每年提撥金額:2,400 × 12 個月 = 28,800 元

若 小張穩定工作 30 年,不調薪、未中斷提撥情況下,累積金額為:

  • 基本提撥總額:28,800 × 30 年 = 864,000 元
  • 假設年平均投資報酬率為 3%,複利累積後約為:約 1,200,000~1,300,000 元之間
  • 如果 小張有自願提撥6%(等同雇主額度),累積金額將倍增至約 250 萬元以上

四、退休金怎麼領?請領條件與適用對象一次看懂

勞工退休金新制是台灣勞工退休後最重要的財務保障之一。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只要年滿60歲、且有參加勞退新制並累積提繳紀錄的勞工,不論是否離職或仍在職,都可以提出請領退休金申請。這項制度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無須退保即可領取,與「勞保老年給付」必須辦理離職才能請領的規定不同。當勞工符合請領條件後,可以根據自身的退休生活規劃、資金需求與理財偏好,選擇月領或是一次領,這項彈性的請領制度,有助於勞工依照自己的財務需求安排退休生活。

1、勞退新制請領條件

  • 年齡條件:年滿60歲即可提出退休金請領申請,無需離職。
  • 年資條件
    • 提繳年資滿15年者,可選擇「一次領取」或「月退休金」。
    • 提繳年資未滿15年者,僅能選擇「一次性領回」。
  • 特殊情況可提前請領:若勞工在未滿60歲前喪失工作能力(符合勞保失能給付或國保身心障礙年金標準),可提前請領退休金。如果勞工尚未請領退休金即過世,或已開始月領但尚未領完,遺屬可領取帳戶餘額或剩餘給付。

2、一次領取退休金:適合想靈活運用資金者

一次領取退休金,是將個人專戶中的累積金額(包含雇主提撥金、自願提繳及投資收益)全數提領,直接匯入勞工帳戶。這種方式無需複雜精算,金額就是勞退個人專戶的總餘額

  • 適合對象:有大筆支出需求,如購屋、自用車、醫療照護/偏好將資金自行運用、投資理財的退休族群。
  • 舉例說明:假設您在 60 歲退休,勞退個人專戶累積金額為 120 萬元,選擇一次領取時,您可以直接領回這 120 萬元。但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根據《所得稅法》規定,勞退新制的退休金屬於「退職所得」,一次領取將會併入當年度的綜合所得稅進行申報。

3、月退休金制度解析:非終身月退,而是「領到帳戶歸零為止」

許多勞工在選擇退休金給付方式時,會以為「月領」是可以領一輩子。但事實上,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24條規定,勞退新制的月退休金是採年金精算方式計算,並非終身給付

所謂「年金精算」,是指政府會根據勞工帳戶內的總金額、預期壽命、年利率等因素,平均計算每月可領的金額,然後每三個月發放一次(即一季領一次)。這筆錢會逐月扣除,直到帳戶餘額歸零為止,領完就沒了,與終身月退金的概念不同。

  • 舉例說明:假設您60歲退休,勞退個人專戶累積金額為120萬元,政府精算後假設您平均可再活20年(240個月):
  • 依據勞保局勞工月退休金試算,每月可領金額約4941元。
  • 當帳戶內的120萬元領完後,就不再有月退休金入帳。

4、勞工退休金新制:一次領 vs 月領 比較表

項目 一次領取 月領退休金(年金方式)
請領條件 年滿60歲即可,無年資限制 年滿60歲且提繳年資滿15才可選擇
領取方式 將個人專戶內累積金額一次領回 依年金精算方式,分期撥付,每三個月發放一次
給付期效 一次性領完結束 領到帳戶餘額歸零為止,非終身給付
資金使用彈性 高,可靈活支配資金 較低,需按期領取
理財與報酬機會 領出後由本人自主管理,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帳戶仍由勞動基金運用局操作投資,可持續累積收益
課稅方式 視為「退職所得」,併入當年度綜所稅計算,可能需課稅 每次撥付金額為退職所得一部分,可能分散課稅壓力
適合對象 有大筆支出需求者(如購屋、醫療、清償債務) 重視穩定現金流、無高額一次性開銷需求的退休者
潛在風險 一次領出若理財不善,可能提前花光 長壽風險或物價上漲可能導致餘額提早耗盡

⭐️ 如何選擇一次領或月領?

選擇方式應根據您的退休生活規劃財務管理能力

想靈活運用退休金、或有短期支出計劃者 → 建議選擇 一次領取

重視穩定生活現金流、或擔心資金過快用完者 → 可考慮 月領方式

五、勞工退休金與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同?兩大退休制度一次搞懂

台灣三大退休制度主要由勞工退休金(勞退新制)、勞保老年給付及國民年金構成。許多勞工常搞不清楚勞工退休金(勞退新制)、勞保老年給付的差異,甚至誤以為只能擇一請領。事實上,這兩筆退休金是可同時請領的,且運作邏輯、財源與請領條件都完全不同。

1、制度來源不同,一個是退休儲蓄、一個是社會保險

  • 勞工退休金新制是依據《勞工退休金條例》建立的強制提撥制度,由雇主每月提撥不低於月薪6%至個人專戶,是勞工自己的退休金帳戶。
  • 勞保老年給付則屬於社會保險,類似年金制度,由雇主、勞工與政府三方共同分攤保費,退休後按投保年資與月薪計算老年給付金額。

2、可同時請領,但條件與時點略有差異

項目 勞工退休金(勞退新制) 勞保老年給付
制度類型 確定提撥制(個人帳戶) 社會保險制
管理機關 勞保局(專戶制) 勞保局(保險給付)
資金來源 雇主每月提撥 ≥6%,勞工可自願提繳 勞工、雇主、政府三方負擔保費
領取條件 年滿60歲即可領,不需離職 須年滿60歲並辦理退保,請領年齡會逐年提高,115年起需年滿65歲
請領方式 一次領、月領(二擇一) 一次領或月領(二擇一)
領取金額依據 累積提撥金額+投資收益 投保年資與平均投保薪資
是否可同時領 ✅ 可以與勞保同時領 ✅ 可與勞退同時領
是否會破產 ❌ 不會破產,為個人帳戶制 ⚠️ 有財務危機疑慮,需政府挹注
提撥是否可查詢 ✅ 可查個人專戶累積金額與收益 ❌ 不透明,需估算

3、怎麼搭配比較好?退休資金配置建議

  • 兩者都可領,不必擇一,建議視為兩筆互補的退休金來源。
  • 勞退金新制屬於個人儲蓄資產,建議與保守投資型商品做結合,規劃資金的「安全底層」。
  • 勞保老年給付類似年金收入,可作為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開支保障,但長期需留意財務穩定性。
  • 若選擇月領勞退金,帳戶資產仍可繼續累積收益,可視為「有報酬的長期年金資產」。

六、常見問題

Q1:什麼是勞退新制?與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同?

勞退新制是自2005年起實施的退休金制度,由雇主依法為員工提撥6%月薪至個人退休帳戶,退休後由勞工自帳戶中領取。勞保老年給付則屬社會保險制度,由政府與雇主、勞工共同提繳保費,提供年金或一次金。兩者的性質不同,一個屬「個人帳戶」,一個屬「社會保險」。

Q2:我同時有勞保與勞退新制,退休後可以同時領取嗎?

可以。勞退新制與勞保老年給付為兩套不同制度,符合條件即可同時請領。例如您可選擇領取勞退一次金或月退休金,同時申請勞保老年年金或老年一次金。

Q3:勞退新制 vs 勞保年金,我該怎麼選領法?

勞退新制通常建議選擇月領可延長資金使用壽命,但若資金需求靈活者可考慮一次領。勞保方面,若年資超過15年,多數建議選年金領法,總領取金額較多。

Q4:勞退新制的退休金怎麼領?是一次領還是月領?

勞退新制可以選擇一次領或按月領。若選擇月領,是將帳戶餘額平均分配至「一定期間」,並非終身月退,直到帳戶金額領完為止。

Q5:勞退新制一次領還是月領比較好?

一次領適合需要大筆資金(如創業、買房)或有其他投資計畫者;月領適合追求穩定現金流、希望長期退休生活的勞工。選擇前應評估個人財務需求與壽命預期,月領非終身,領至帳戶歸零為止。

Q6:勞退新制一定要在60歲的時候請領嗎?延後請領可以嗎?

不一定。根據勞退新制規定,當勞工年滿60歲,無論是否仍在工作,即可選擇請領個人專戶內的退休金,但並沒有強制規定一定要在60歲當下領取。如果您尚未需要這筆資金,或希望讓帳戶繼續累積收益,也可以選擇延後請領。延後請領的好處在於,帳戶內的退休金仍由政府代為操作投資,享有保底收益,有機會累積更多資金,有利規劃更充裕的退休現金流。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勞退新制的退休金「不會自動發放」,必須由勞工本人主動提出申請,才能啟動一次領或月領的撥款流程。

勞退新制提供了穩健、安全且具彈性的退休準備工具,不僅雇主須依法提撥6%,勞工也可選擇主動自提最高6%的薪資進入個人專戶。這筆自提金額全數可在當年度綜合所得稅中列舉扣除,達到節稅效果;同時由政府代為投資、保證最低收益率,讓退休金在「保本」前提下穩定增值。

對於想提早累積退休資金、強化財務獨立性的上班族而言,自提6%是長期最穩健且划算的選擇。與其擔心未來的退休金是否足夠,不如現在就開始行動,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打造更有保障的現金流與自由度。

加LINE諮詢

Comments are closed.